• 民国时期
  • 解放后发展初期
  • “文革”时期
  • 发展与改革时期
  • 创建“二·乙”时期
  • 创建“二·甲”及巩固发展时期
  • 成功创建“三·乙”
  • 成功建成“三甲”

民国时期

民国33年(1944年)2月16日,四川省卫生处派杨俊鸣(男,西充人,四川省陆军军医学校毕业)到中江县筹备建立县卫生院,由伪县府指定城外谭家街文昌宫为院址,创立了中江县第一所公立卫生机构,定名为县卫生院,杨俊鸣为首任院长。

民国37年(1949年)2月,县卫生院住院部正式成立。同年6月5日,在县卫生院内成立“中江县卫生委员会”,设委员9人,主要承担举办夏令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等。

自1944年至1949年12月期间,继首任院长杨俊鸣后,分别有陶礼智、张光鑫、江之钰任院长,共四任院长。县卫生院设备简陋,医技水平亦低仅能诊治一般疾患。 

解放后发展初期

1950年1月,中江县人民政府接管县卫生院,进行药品、器械及其它财产清点造具清册报县人民政府备案,将原“中江县卫生院”更名为“中江县人民医院”,原民国时期“中江县卫生委员会”自动解散。同年9月,因整编又恢复“中江县卫生院”名称,承担全县的医疗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院址仍为城关湖广馆街25号(现中医院)。1960年10月,国家首次分配高等院校毕业生到院。1953年成立“中江县卫生院工会委员会”,1954年全院有团员8名,共产党员1名,医院成立团小组,1956年成立团支部,时有团员10余名,1962年10月,建立“中国共产党中江县人民医院支部”。1956年5月,县卫生院更名为“中江县人民医院”,同年11月,将县卫生科、县医院、县防疫站、县血防站、县保健站合并成立“中江县卫生院”,承担合并单位的全部职能。

基本建设及业务发展:1955年11月12日,接四川省卫生厅(55)卫中字第87号函,将“新旧医”改为“中西医”,1959年医院设立中医科,1960年外科首次开展胃大部切除术并获成功,1962年正式建立外科病房,设病床28张,配备外科医生5名、护士7名,承担外科门诊、住院、妇产工作。同年,医院住院部迁入新址魁山脚下,1963年5月,医院住院部由魁山脚下迁入大西街炳灵宫巷,1965年医院用房新增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幢,其中内科楼851m2、办公楼、制剂室289.6m2,首次实行内、外科分开,内科楼设病床40张。此期间,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逐步得到充实,医疗项目逐年增加,医疗设备逐步添置,不仅能诊治常见病、多发病,还能开展上、下腹部手术,并对部分疑难重症和慢性病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为医院下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1965年末统计,全年门诊量达197827人(次),入院2312人(次),床位100张。

“文革”时期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开始,军代表、工宣队、工作组等人员陆续进驻医院,1968年12月,成立“中江县人民卫生院革命委员会”,1971年,“三站、一科、一院”分开,撤销“中江县人民卫生院革命委员会”,成立“中江县人民医院革命领导小组”,文革初期职工人数变化不大,1972年后,开始补充人员,至1975年末职工总数增至131人,其中医生38人,护理40人,行后35人,其他18人,此阶段,院领导班子一度瘫痪,党、团、工会活动终止,各项制度基本废除,劳动纪律松弛,职工思想和医院管理混乱,医务人员积极性遭受挫伤,医疗业务和医技水平停滞不前,但医院仍在艰难中发展。“文革”期间,医院坚持多批次派出巡回医疗队到全县农村开展计划生育及防病治病工作,并先后举办农村“赤脚医生”培训班5期,培训“赤脚医生”225人,编印教材300余册。1975年4月,新建两楼一底门诊大楼竣工,1975年5月1日,县医院门诊大楼由原公园街迁入新建门诊大楼炳灵宫巷内,新增理疗与超声波室业务,1975年末统计,全年门诊量为163303人(次),住院人数3379人(次),床位145张。

发展与改革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党中央拨乱反正,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医院各项工作走向正轨。1980年1月,撤销“中江县人民医院革命领导小组”,正式恢复“中江县人民医院”名称。1983年3月由县政府任命常致坚担任院长。医院规模逐步扩大,医疗设备不断增加,医技水平不断提高,1976年门诊正式开设心电图室,开展心电图检查技术,外科成功地开展了“混和性颅内血肿开颅术”、“桡动脉、回肠动脉断裂吻合术”、“食管下段及贲门癌切除、胸内主动脉弓以下食管胃吻合术”,同年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病房,1980年9月建立献血站,时有献血人员3276人,1981年门诊增设了儿科和肠道疾病诊断室,1984年内科增设危重病抢救专用病房。

1984年,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同意,县医院被列为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实行二级医院管理体制。1987年3月25日,民主选举职工代表31名,成立首届医院职代会,通过《县医院职工代表大会章程草案》,推进了医院民主化进程。

通过改革,医院的管理水平大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1986年,医院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四川省农村卫生事业三分之一重点县和第二批世界银行设备贷款县建设资金项目,争取世界银行贷款资金购置设备共29个品目33台,价值30.77万美元,占全县项目贷款总额的62%。争取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资金新建门诊大楼、外科大楼、传染病房、制剂楼、中心吸引室、西药库、设备科、后勤综合楼10045㎡及相关附属设施。截止1990年,已设置11个临床科室,15个专业组,4个医技科室,4个职能科室,医院先后修建职工五层住房二幢计4320㎡(原县车队住宅1661㎡),业务用房已达10900㎡,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医院功能进一步完善,门诊达270635人(次),住院4853人(次),病床扩大至215张。


创建“二·乙”时期

自1991年开始,医院为了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等级医院迈进,提出争创国家二级乙等医院的奋斗目标,随着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的运用、现代化设备的配置、现代化人才的培训提高,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医院的医技水平一年一个新台阶,开展了食道癌、肺癌、胸外伤等手术,门诊、住院人次增长较快,业务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1994年9月25日-27日,经省、市专家组评审验收,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验收。1995年初,卫生部授予医院“国家二级乙等医院”荣誉奖牌,四川省卫生厅授予“四川省文明医院”荣誉奖牌, 1997年1月,由国家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授予国家级“爱婴医院”荣誉匾牌。

此期间,通过等级医院创建,医院在医院管理、业务建设、基本建设等方面得到较快发展,人员及高校毕业生陆续增加,新建第3、4、5幢职工宿舍楼及食堂共计16000余㎡,改建内科大楼2946㎡,新建、扩建CT室、综合楼、消毒供应室、发电房、污水处理站、锅炉房、办公楼等一批业务用房及辅助用房共计4247㎡。门诊开设了副主任医师专科门诊,内科进行专业细化,分为心血管、内分泌、神经、肾脏内科和呼吸、消化内科两个病区,外科分为骨科、普外科和胸外、脑外、泌尿三个病区,将医院临床专业向纵深发展,至1997年年末统计数据,全院职工总数已达36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0余人,后勤人员70余人,全院宗地占地面积已达31121.86㎡,医院房屋总面积达41708.43㎡,其中业务用房16082.4㎡,辅助用房1889.73㎡,职工宿舍及生活用房23776.3㎡,门诊人数211980人次、住院6385人次、病床增至300张。


创建“二·甲”及巩固发展时期

1998年初,在巩固“二·乙”基础上,全面推进升等“二·甲”工作。1998年11月中旬,顺利通过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评审,并授予等级医院标牌,至此,全县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第四批网络医院建成。

1999年3月,原院长汪雨生退休,县人民政府任命田贵友为中江县人民医院院长,完成新老班子交替,全院干部职工团结协作迈向21世纪。

2002年12月,完成并通过“二·甲”等级医院第一次周期复审,2006年,医院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同时,筹资4748余万元,新建13层建筑面积为24556㎡的住院大楼投入使用,为医院持续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与此同时,顺利完成“二·甲”等级医院第二次周期复审并合格。

2011年,新建门诊综合大楼和食堂综合楼相继竣工通过合格验收并投入使用,门诊综合大楼总投资6607万元,建筑面积达25851㎡,食堂综合楼总投资440万元,建筑面积达2642㎡,两个重建项目的完成,为医院的等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为医院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打下了良好基础。2011年,医院启动创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工作。


成功创建“三·乙”

2016年8月23日至25日,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验收。成为中江县唯一的一所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截止2017年3月,中江县人民医院已拥有职工1113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45人,其中:高级职称51人、中级职称305人、初级职称558人;编制床位550张,实际开放床位820张;设职能科室17个、临床科室22个、医技科室10个、二级专业组33个,泌尿外科、消化内科、骨科是德阳市重点医学专科,在省内同级医院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西门子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64排128层螺旋CT机、动态平板数字胃肠机(DRF)、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TTM热断层扫描系统、C型臂X线机、四维彩超、腹腔镜、钬激光治疗仪、麻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共3123台(套)。


成功建成“三甲”

2020年7月,医院顺利完成“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

2021年4月2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关于2020年新晋级等级医院评审结果的通知》,中江县人民医院正式晋升“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为德阳市第二家“三甲”医院。


中江县人民医院宣传片《由心出发 向新而行》

江医无名 江医有民

我正在测试

  • 中江县人民医院宣传片《由心出发 向新而行》

  • 江医无名 江医有民

服务投诉电话:0838-7201790 预约就诊电话:0838-789512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 下午(夏2:30—6:30,冬2:00-5:30) 周末及法定节假日除外)

院本部:中江县凯江镇大北街96号 城南院区:中江县南华镇一环路南段999号(凯江九桥旁)

Copyright @ 中江县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蜀ICP备19001243号-1 | 技术支持:天健世纪科技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