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结束,党中央拨乱反正,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医院各项工作走向正轨。1980年1月,撤销“中江县人民医院革命领导小组”,正式恢复“中江县人民医院”名称。1983年3月由县政府任命常致坚担任院长。医院规模逐步扩大,医疗设备不断增加,医技水平不断提高,1976年门诊正式开设心电图室,开展心电图检查技术,外科成功地开展了“混和性颅内血肿开颅术”、“桡动脉、回肠动脉断裂吻合术”、“食管下段及贲门癌切除、胸内主动脉弓以下食管胃吻合术”,同年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病房,1980年9月建立献血站,时有献血人员3276人,1981年门诊增设了儿科和肠道疾病诊断室,1984年内科增设危重病抢救专用病房。
1984年,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同意,县医院被列为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实行二级医院管理体制。1987年3月25日,民主选举职工代表31名,成立首届医院职代会,通过《县医院职工代表大会章程草案》,推进了医院民主化进程。
通过改革,医院的管理水平大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1986年,医院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四川省农村卫生事业三分之一重点县和第二批世界银行设备贷款县建设资金项目,争取世界银行贷款资金购置设备共29个品目33台,价值30.77万美元,占全县项目贷款总额的62%。争取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资金新建门诊大楼、外科大楼、传染病房、制剂楼、中心吸引室、西药库、设备科、后勤综合楼10045㎡及相关附属设施。截止1990年,已设置11个临床科室,15个专业组,4个医技科室,4个职能科室,医院先后修建职工五层住房二幢计4320㎡(原县车队住宅1661㎡),业务用房已达10900㎡,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医院功能进一步完善,门诊达270635人(次),住院4853人(次),病床扩大至215张。